广西平天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文化铸魂 大道致远 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一、背景及目的
平塘至天峨高速公路(以下简称“平天路”)全长59.1公里,是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纵10”线天峨(黔桂界)至北海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一环,项目建成通车打通了黔桂两省区高速公路“主动脉”,进一步完善广西高速公路网络,加强黔桂两省区的联系,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对加快广西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平天路主线虽然仅有短短59.1公里,但地质条件复杂,有众多岩溶隧道和长达10公里的炭质岩路段,建设过程充满挑战。
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严峻的建设任务,平天公司党委清醒认识到:传统管理模式难以支撑项目的战略性突破,必须通过文化强企战略实现三个核心目标:
1.以企业文化凝聚建设团队,破解建设环境差、多标段协同等难题;
2.以企业文化赋能工程建设,打造“品质高速”行业标杆;
3.将企业文化转化为生产力,助推项目顺利实现通车目标。
二、做法及成效
(一)以党建文化引领项目建设
平天公司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结合项目实际,以党建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为目标,以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为导向,探索创建“五+三”党建工作载体,即实施“思想意识”“组织架构”“制度机制”“制度机制”“考核激励”的“五抓”工程和聚焦“党建联建共建提升项目建设资源合力”“一岗一区提升安全质量信誉合力”“两队一课提升品牌形象效益合力”“三股合力”,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两项功能,实施党建工作“目标指标、措施保证、考核评价体系”三个体系,落实“固本强基、创先争优、廉洁平天、特色党建”四项工作, 进一步深化品质党建,引领项目建设,推动党业融合促发展,大力推进党建共建活动,实现了资源共享、生产管理相互促进,突破了制约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的瓶颈,补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短板,增强了基层党建活力,为顺利推进项目建设、打造品质工程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同时,通过创建“党员先锋队”“青年团员突击队”“交投先锋+攻坚突破”团队等方式,充分发挥党员和团员青年在“急难险重新”任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生力军作用,引领全体建设者在项目建设“急难险重新”任务中主动担当、善作敢为,助推项目攻克炭质岩、天峨枢纽互通、中坝隧道和岗岭山隧道施工建设难题,充分发挥了“一个党员一面旗”的示范作用,确保安全生产,打造品质工程,奋力绘就西部陆海新通道畅美蓝图。
(二)以品质文化雕琢优质工程
项目建设以来,公司上下始终秉持“质量至上、精益求精”的理念,将品质意识融入每一个施工环节,每一道工序都力求完美。
项目路基施工贯彻“全断面施工”“全断面交付”理念,严格做到“排水、绿化先行”,边坡“开挖一级、防护一级、绿化一级”。路面施工坚持附属工程先行,各附属施工工序紧密衔接,确保后续基层以上施工无交叉,实现沥青路面施工“零污染”。过程采用大断面全幅摊铺设备、自主研发车载轨道式自动篷布、前置装配式防串料仓等“四新”技术,安排项目试验室现场全过程实时跟踪现场摊铺,保证施工质量。
针对桥梁施工,项目推行燕尾止浆条、桥梁防撞墙钢筋整体预埋、伸缩缝后浇横梁等新技术,预制梁厂采用顶棚全遮盖、冬季大梁采用蒸汽养生和新型智慧梁场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产梁效率。隧道施工则推广“五位一体地质综合研判法”、二衬二维码信息技术,严格执行每幅衬砌通水试验等措施,抓实隧道防排水验收,实现安全、高品质、高机械化隧道施工。
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项目各项实体工程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断面尺寸等关键性指标一次合格率均在95%以上,路面各项指标优良,上面层平整度控制在约0.4。平天高速公路被评为2023 年第一批广西建设工程优质结构奖,在2022年全国微创新大赛上获两银四铜的好成绩,多项创新技术在全集团进行推广应用。
(三)以创新文化攻克建设难题
在平天路建设过程中,创新文化成为攻克技术难题、提升建设效率的关键力量。面对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和紧迫的建设任务,公司党委大力弘扬“科技赋能 守正创新”的创新文化,鼓励员工及广大建设者敢于尝试、勇于探索。
作为国内外现行规范中尚未定义的特殊性岩土,炭质岩复杂的水理性质及力学响应机制一直是岩土研究的重难点。面对长达 10 公里的炭质岩边坡段落,项目建设者们紧扣“防水第一”原则,创新引入隧道湿喷机及时封闭边坡新开挖碳质岩面,使用矮挡墙、柔性挡墙、锚杆锚索框架固脚强腰,再采用植被混凝土等多种绿化手段恢复植被。依托该工程,炭质岩的路用性能及填筑技术研究得到有效验证,公司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指导下参与编写的《炭质页岩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于2023年4月发布实施,为同类型项目施工提供宝贵经验。
在项目众多岩溶隧道中,中坝隧道和岗岭山隧道无疑是最艰巨的挑战。中坝隧道围岩以全风化—强风化的泥质灰岩及砂岩夹层为主,开挖后掌子面遇水如“牙膏”,围岩稳定性较差;岗岭山隧道地处剥蚀、侵蚀丘陵低山地区,右幅填充溶洞占比高达58%,累计处理大小填充型溶腔203个。为此,公司积极采用 C6 超前水平钻探、地质雷达等“四新”技术,严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施工过程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多循环”原则,并通过扩挖人行通道新开掌子面等方式,稳步推进隧道建设。
天峨枢纽互通是目前广西规模最大、墩高最高的枢纽互通,互通范围内山高坡陡,材料运输困难。为克服组织协调难题,项目指挥部成立桥梁攻坚突击队,不断优化施工方案,严格把控各施工点完成情况,对各类施工实施点、线、面进行综合协调管理,于2022年7月14日提前建成交付。
公司不仅注重工程建设方面的创新,更重视以创新守牢安全生产“生命线”,大力实施“科技兴安”,全面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引入无人机定期对全线进行安全巡检,结合“H3S”全息三维实景安全管理监控平台对安全风险进行管控;引进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全线重要桥梁和隧道,应用架桥机智能安全监控管理系统、一柱双梯笼、新型多功能一体化工人安全防护设备等“四新”技术,为确保施工安全提供坚实保障。通过严抓安全、力保平安,扎实开展平安工地创建活动,项目安全形势持续 受控 ,平天高速公路被评为2022年度广西交通运输厅平安工地建设典型示范项目。
(四)以责任文化凝聚建设合力
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是道德要求,更是推动项目顺利实施的强大动力。平天路建设过程中,公司牢记“发展交通 服务社会”的企业使命,积极培养以此为基础的责任文化,将社会责任融入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凝聚起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平天路项目建设,助推高质量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2021年7月,项目沿线月里镇受持续暴雨影响,道路塌方、农田被淹、房屋损毁。平天高速公路项目党员干部闻“汛”而动,立即组织 90 余名建设者成立抗洪救灾应急救援队奔赴现场,及时清理塌方淤泥,抢通受堵路段,保证南丹县政府水电、通信和民政部门抢险的车辆顺利通过。同时,利用项目现有设备,积极协助政府部门解救被困群众,并设立临时安置点,为受灾群众提供生活物资及住宿。
此外,公司党员突击队、青年团员先锋队还先后参与了修筑惠民便道、旧家电维修、服务敬老院老人、慰问扶贫驻村干部等“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与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王尚小学、六寨镇播细小学联合开展联建共建活动,助力地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动展现国企勇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四、经验启示
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 ,造福一方百姓。平天公司的文化强企战略取得了系列成效,为同类公司推进项目建设,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启示:
(一)坚持战略融合,提升企业文化效益
将企业文化与项目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进行深度融合,实现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要将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入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引导全体员工树立核心企业文化理念,并通过创新文化、品质文化等多元文化的渗透和融合,激发全体员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推动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强化创新驱动,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积极构建“文化引领-技术创新-管理升级”的良性循环,通过大力弘扬创新文化,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形成全员创新的良好氛围,推动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实现不断突破,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还应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鼓励员工自主创新,注重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管理,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智能设备,以科技赋能企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增强文化认同,提升员工主人翁意识
通过文化认同增强组织韧性,将人力资源转化为战略资源,如利用内部通讯、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定期发布企业文化相关信息,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鼓励员工将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具体工作中,通过实际行动践行企业文化。此外,还应注重通过激励机制来增强员工的文化认同感,对在工作中积极践行企业文化、取得突出成绩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此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四)强化协同合作,凝聚企业发展合力
以责任文化构建多方共赢生态,实现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同频共振。通过与地方政府、沿线社区、参建单位等各方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进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工作;通过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提升项目建设水平;通过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如修建施工便道、捐赠助学物资等方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凝聚项目建设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