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功夫精细治理 筑就民生幸福底色
——中建二局华北公司云景里老旧小区改造助力基层治理党建案例
【内容提要】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老旧小区改造备受关注。老旧小区改造得好不好,事关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期盼。近年来,北京市各区陆续启动老旧小区改造,通州云景里老旧小区便是其中之一。云景里小区至今已有近30年房龄。小区共有16栋住宅楼,包含55个单元,涉及居民672户,居住人口2300余人。因此,小区改造也对基层治理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在这里,通州区住建委率先采用“评定分离”的评标办法,让居民直接参与施工单位的选定。改造期间,中建二局华北公司始终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首创“施工楼栋长”服务模式,成功赢得了居民的信任,让项目成为北京市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上下水改造、外护栏拆除双100%的示范工程,收获居民各类锦旗和感谢信56封,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一轮又一轮的观摩,创新管理经验由北京市住建委向全市分享推广,并催生了“旧改+长效治理”的模式探索,实现了政府、居民、企业三方的良性互动、同频共振。
一、案例背景
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老旧小区改造备受关注。老旧小区改造得好不好,事关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期盼。近年来,北京市各区陆续启动老旧小区改造,通州云景里老旧小区便是其中之一。云景里小区至今已有近30年房龄。小区共有16栋住宅楼,包含55个单元,涉及居民672户,居住人口2300余人。因此,小区改造也同样对基层治理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二、聚焦问题
老旧小区改造,满足群众的期待至关重要,如何让居民参与进来,是老旧小区改造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作为负责施工的企业,如何协调居民、政府及社区各方,也是项目团队面临的一项课题。同时,不同于常见的封闭式建设工地,在这里,项目改造与居民日常生活交叉度极高,这意味着,居民群体成为检验施工质量、安全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势必对原有的管理模式以及团队管理能力以及社区治理稳定造成冲击与挑战。
三、主要做法
(一)全过程保障机制,助力居民“当主角”
云景里小区至今已有近30年房龄。小区共有16栋住宅楼,包含55个单元,涉及居民672户,居住人口2300余人。此次改造涉及楼本体节能、屋面平改坡、上下水、外门窗等方面的改造,旨在从外观到“肌理”全面升级。
但不同于常见的封闭式建设工地,在这里,项目改造与居民日常生活交叉度极高,这意味着,居民群体成为检验施工质量、安全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此外,来自业主、居民、属地街道、社区等各方诉求协调沟通也是极为复杂关键,势必对原有的管理模式以及团队管理能力造成冲击与挑战。
如何破局?项目团队从策划伊始,就以满足各方诉求为目标,致力于建立成熟高效的保障机制,实现化零为整。早在项目招投标阶段时,通州区住建委率先采用“评定分离”的招标方式,从以往的专家评定,调整为居民代表参与定标的创新模式,旨在加强属地街道及居民的参与度。基于此,项目通过主动调研走访全面了解居民诉求,精心打磨改造方案,力求做到“一户一设计”,同时提前公示主材样品,最终赢得了评委的信任,得以成功中标。
针对沟通主体多而复杂这一难题,项目坚持以党建作为沟通“润滑剂”,在上级党组织指导下,联合参建各方与社区、物业及居民代表联合成立临时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在小区内部成立由项目人员组成的居民服务中心,改造效果沙盘、信息公示牌等一应俱全,为提升项目管理能力、提高服务居民意识赋能,将各方协调沟通的机制做实。于是,由项目作为联建各方的核心纽带牵头抓总,依托区重大项目中心,纵向把控项目申报、方案设计、现场施工等关键环节,横向沟通行业管理部门、街道、社区及居民等各方主体的管理模式就此形成。
(二)全方位精细施工,改到居民“心坎上”
长年的居住,让居民对小区有了深厚情感。能否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改造效果,尤为重要。
改造期间,走进小区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实体样板展示区和材料样品展示区。在这里,居民可直观窥见管道、阀门等材料,并把拆下来老旧设备作对比展示,还有一步步清晰可见的外墙改造工艺流程。项目把拆下来的上下水管道与要新管道对比展示,让居民直观感受。项目还创新建立了“监理单位+居民”联合监督机制,由社区居委会组建居民监督小组,对改造进度、质量进行全过程监督。“项目所有36类材料、12项首件样板均是验收合格。”质量总监吕延平介绍道。
但建设者面临的更大考验,则是入户施工,不仅点多面广,还随时直面居民的个性诉求和检验。基于此,项目团队下足功夫。项目经理唐华带着团队奔波游走于居民家中沟通交底,并将诉求和问题解决完善在入户施工标准化流程方案中。
以居民家中上下水改造为例,团队经过详细的方案优化,把原定7月份上下水改造提前至2月份,制定了入户保障、临时设施搭建、恢复保障全过程闭环机制。在进入居民家中后,便把地毯和薄膜铺设其中,做好地板、沙发等防护。改造期间,则在小区搭设多处临时卫生间和3处高标准卫生间、洗漱间,并为老人或行动不便人员设置固定坐便式卫生间。改造后,则全面排查有损害的区域,按照精装修标准进行复原,力争把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我们在施工期间坚持打好提前量,提前入户测量、提前进行管材切割加工,确保拆除当天就将管道恢复完毕,第二天恢复通水。”唐华介绍道。
也正是如此,上下水改造工期由原有的10-15天缩短至7-10天,让广大居民提早享受改造成果。也正是凭借细致周全的履约服务,小区上下水改造同意率达到100%,外窗护栏同意拆除率100%。项目也成为了北京市第一个外窗护栏100%拆除的示范项目。
(三)全链条服务体系,当好治理“大管家”
当然,改造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随着改造深入,居民的投诉抱怨也逐渐增多。经过分析,项目经理唐华发现,症结在于反馈渠道不畅通、解决不及时。
在一筹莫展之际,他偶然接到了自家小区物业的电话。正是这通电话,灵感突然冒出:能否把物业式管理引进项目管理中?
于是,经过一番讨论,项目创新实施“施工楼栋管家”服务体系,选派8名专业且耐心的施工员作为专职楼栋管家,每人负责2栋楼的居民协调事宜。项目还设置居民协调服务中心,开发运用协商共建议事平台小程序,居民可多渠道进行问题反馈,每项问题确保24小时内专人回访并解决。
一石激起千层浪,工作微信群里、小程序后台,居民的诉求迅速呈现在楼栋管家面前,再由楼栋管家协调分工,进行专业化处理。“这下方便多了,我就找我的楼栋管家,反馈特别快!”这一模式,也迅速得到了居民认可。
“外墙改造啥时候能结束?我家上下水什么时候能改完?”从早上6点起,各式各样的问题就纷至沓来。“居民更愿意当面沟通,那我们就多上门。”楼栋管家李志鹏介绍道。施工期间,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没有电梯的楼内爬上爬下,协调处置居民遇到的各类问题。“1号楼的王萍萍阿姨,时不时就买一箱冰棍,还邀请我们到家里吃饭……”“外窗改造时,有业主直接就把钥匙给我们了,放心地很。”“晚上11点多,2单元王大爷家的马桶堵了,也找我们,都会帮着解决。”“有一天上班时,还收到了居民一起送来的3面锦旗,别提多激动了!”谈及此,楼栋管家们都颇为自豪。
截至项目竣工,楼栋管家累计统计居民诉求问题600余条,解决率100%,收获居民代表等各类锦旗和感谢信56份。这一中建二局建设者与小区居民的双向奔赴,也催生了“旧改+长效治理”的经验探索。项目“施工楼栋管家”管理经验被北京市建委采纳后向全市推广,也成为通州区唯一列入住建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名单项目。
“如今,小区已经焕然一新,以前破旧的道路已经变得平整而通畅。闲暇时,还可以带着孙女去新建的小区乐园玩一玩。特别感谢那群可爱的建设者,每一次的入户施工和走访,都带给我们一份信息和感动。直到现在,我们小区居民还保留着施工居民交流群,有需要沟通的事儿,大家还愿意在群里说道说道,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个群了!”通州云景里小区居民王萍萍说。
四、推广价值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要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群众有期盼、政府有规划、企业必响应。凭借在云景里老旧小区的高品质履约,中建二局华北公司实现“现场循环市场”,成功中标通州水仙园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在这里,“施工楼栋长”标准化管理模式依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造深入,项目24栋住宅楼已拆掉脚手架、全新外墙、外窗整齐亮相,上下水改造全面完成,整体改造进度达到80%,预计年底全面竣工。
除了复制推广过往经验,华北公司进一步创新求变,牢牢抓住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响应助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为此,华北公司将旧改工作进一步落实到最基本单元和居民实际需求。
在入户上下水改造时,不少居民提出了趁着施工期间把卫生间、厨房来一次“升级”的想法。这既是群众需求,也是市场机遇。华北公司项目团队迅速在居民间调研走访,整合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优势,推出了针对厨房、卫生间等区域的“中建二局·省心装”服务套餐。
选择这一套餐,居民即可享受低于市场价20%,再加上中建二局自身集成战略采购供应优势,补贴再加10%的便捷优惠。更为重要的是,装修品质得到实时且专业团队的验收保障。项目还为70周岁以上有需求的老人,免费进行卫生间适老化改造,安装如厕扶手、沐浴区扶手、设置紧急呼叫铃、沐浴区防滑处理等。如今,30余户小区居民率先“尝鲜”,14户已完成装修,及时享受到改造后的便利,在北京旧改领域“独一份儿”的“省心装”服务也逐步得到居民认可,与此同时,中建二局也可通过省心装业务,拉动资金、促进消费、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促进、双提升。
真真切切为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自然高高捧起。中国建筑的建设者们,正在不同的改造项目建设中,上演着一场又一场与居民群众的“双向奔赴”让城市焕新,让生活焕新,为居民群众砌筑向往的生活,让首都社会治理结出更加和谐有序的硕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