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三局西北公司基础设施分公司:“两优两强”锻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方阵
(中建三局西北公司基础设施分公司 谢艳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愈发显著,人才竞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能在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上抢占先机,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出自于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近年来,中建三局西北公司基础设施分公司(以下简称:分公司)党委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紧密围绕企业转型发展、高质量需求,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精心构建专业化人才方阵,为分公司在复杂多变的市场格局中抢占发展先机、赢得竞争优势,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一、优引领:强化政治铸魂,夯实人才思想根基
党管人才统筹,健全培养体系。分公司党委不断完善人才治理组织架构,建立“党委统筹、人资部牵头、业务部门协同”的三级联动机制,形成“选育管用留”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分公司党委落实党委主体责任,聚焦战略赛道和关键人才实施专项引才育才计划,近三年推动137名骨干人才向新能源、新基建等战略业务板块转型,人才配置与业务发展匹配度提升30%,为人才成长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保障,助力其在企业发展中找准定位、发挥价值。
政治引领铸魂,筑牢思想根基。分公司人才工作始终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创新理论学习载体,通过“线上微课堂+线下研讨会”“红色读书会”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近三年,分公司党委累计开展全员政治理论培训超12场次,覆盖人才1428人次,进一步强化企业人才的政治认同与使命担当,为人才筑牢思想根基,确保其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双提升。
二、优结构:精准引才选才,激活人才发展动能
精准引才扩容,科学选才提效。分公司实施“校招+社招+推荐”组合策略,近三年累计引进35岁及以内人才115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同比提升20%,年轻化与高素质结构持续优化;聚焦新基建、新能源等领域靶向引才,专业人才种类从5类增至10类,新业务领域人才缺口填补率达90%,支撑分公司新兴业务合同额占比从10%提升至30%。同时,通过定期竞聘充实“鸿图人才库”,依托重点访谈、潜能测评及数字化信息库,推动人才选拔从“经验主导”向“数据驱动”转型,累计为68余名高潜人才建立动态成长档案,人才选拔精准度提升40%以上。
双向流动赋能,跨界融合育才。分公司在积极向上级输送人才的同时,持续健全总部与项目人才输送机制,近三年总部与项目双向输送人才占总交流人数的70%。畅通人才多渠道发展路径,促进员工跨系统转岗年均20人次,孵化复合型管理人才120余人,推动人才链和业务链深度融合。
三、强培育:创新培养模式,构筑人才发展高地
多元育才提能,导师赋能成长。分公司结合人才成长规律实施分层培养,按不超过10%比例选拔高潜质员工纳入“青蓝培优班”,定制“理论培训+项目实训+导师带徒”培养路径,三年来培养的108名员工中,35人已晋升为项目班子成员或部门负责人,人才成才周期缩短至6年;为后备人才配备业务与成长导师,通过“职业发展对话”、领导班子结对培养机制,骨干员工满意度从95%提升至98%,核心人才留存率保持90%以上。
能上能下激活力,揭榜挂帅砺尖兵。分公司制定《干部职工能上能下实施细则》,将绩效与职级升降挂钩,分公司近年来,调整履职不力项目副职及以上占比30%,总部部门副职及以上年均置换率15%;创新开展新项目班子“揭榜挂帅”竞聘机制,90后干部在总助及部门正副职中占比超40%,项目班子中占比超50%,带动分公司年度合同额近100亿元,近五年同比增长58%,以“能者上、庸者下”导向,有效激活人才队伍的干事创业动能。
四、强生态:温情留才润心,厚植人才发展沃土
高频互动聚心,提升留才效能。分公司坚持高频次、多形式召开职工座谈会、职工巡视、务虚会等,畅通员工意见反馈渠道,近三年收集并落实员工建议200余条,员工满意度调查得分从90分提升至95分。持续开展职工关怀,策划举办集体生日会、联谊会、心理疏导等活动,骨干员工主动离职持续降低,团队凝聚力显著增强。
文化浸润赋能,激活内生动力。全面弘扬争先文化,加大内在激励力度,分公司选树争先榜样典型,推广“每周一星”“基础榜样”“鸿图赛马”等做法,设立“入职纪念日”,员工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持续提升,年度创新提案数量增长71%,激发人才内生动力,提升其获得感、尊荣感。
分公司通过“两优两强”,精心构建专业化人才方阵,实现人才总量从380人增至526人,核心业务人才占比提升35%,实现了人才队伍建设的系统性谋划、突破性举措、创造性张力与整体性提升。未来,分公司将持续深化人才发展改革,以人才高质量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建三局实现“成为最具价值创造力的世界一流投资建设集团”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