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年 中国组织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意见

时间:2015-01-16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期,也是组织(企业)文化加快发展、迎头赶上的重要机遇期。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适应国家“十二五”发展需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为组织(企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特对组织(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化认识,增强推进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

1、组织(企业)文化是组织(企业)的精神和灵魂

组织,尤其是企业,既是制造产品与服务的机构,更是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的生命体,文化是生命体的精神和灵魂。它深刻影响组织(企业)发展的进程,能够改变组织(企业)的命运。

2、组织(企业)文化是组织(企业)的无形力量

组织(企业)文化对内具有凝聚力,对外具有影响力,共同凝成组织(企业)的创造力、核心竞争力。文化是组织(企业)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组织(企业)的发展与振兴,既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

3、组织(企业)文化是组织(企业)特有的宝贵资源

组织(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形象、企业品牌等,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其中企业品牌是不断增值的。当今时代,文化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经济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文化在组织(企业)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组织(企业)文化发挥着培育精神、鼓舞士气、引领行为、塑造形象的重要作用,使组织(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全国各级组织、广大企业必须提高认识,认清形势,克服对文化建设忽视、低视、偏视的现象,排除迷茫、困惑和畏难情绪,采取积极举措,培育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与时俱进的组织(企业)文化,促进组织(企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理顺思路,明确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提出的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唱响主旋律,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在巩固成果、提高水平、强化功能、增强实效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整体素质和行业文明程度,为组织(企业)现代化建设,营造强大的文化力量和良好的文化环境。

2、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文化主体地位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坚持改革创新,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统筹协调,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当前与长远、立足本土与面向世界、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3、总体要求

在组织(企业)文化发展方向上,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发展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广泛性,惠及广大员工和人民群众的组织(企业)文化;在文化发展目的上,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科学文化素质,满足广大员工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文化发展战略上,提升组织(企业)文化软实力,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与敬业精神,促进组织(企业)全面与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文化发展路径上,立足组织(企业),面向社会,走向世界。

三、围绕主线,构建一主多优的组织(企业)文化

1、建好文化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基本内容。各级组织、广大企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指针、灵魂和主线,千锤百炼地锻造本组织、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企业形象,并通过组织(企业)核心价值观、组织(企业)精神决定组织(企业)文化的方向、本质、层次,通过组织(企业)伦理道德引导制约成员的言行,通过组织(企业)形象体现组织(企业)的整体风格和品位。

2、建好识别系统

要在建立组织(企业)文化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建立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制度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并且通过理念识别系统帮助员工将组织(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将视觉识别系统外化于形,将制度识别系统固化于制,将行为识别系统动化于行,进而靠文化的力量把员工的理念和行为潜移默化地引向一个共同的目标。

3、建好一主多优的组织(企业)文化

各级组织、广大企业要大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行业特色、企业特点的主体文化、主导文化和主流文化,同时要根据组织(企业)发展的需要、员工的需求,积极建设多样性文化。

第一、安全文化。安全是组织(企业)的永恒主题,确保安全是组织(企业)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安全文化是组织(企业)安全管理状态、管理过程和管理结果的总和。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要把安全组织、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操作规范变成干部员工的自觉意识和安全行为。

第二、诚信文化。诚信文化是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根基。诚信文化的根本价值在于能够凝聚利益相关者按照一定的道德和规范开展合作。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通过诚信文化建设,促使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根基更加牢固,信用、信誉更加真实、可靠。

第三、经营管理文化。经营管理文化是以企业经营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体现在经营机制、组织结构、管理规章等制度文化上。通过经营管理文化建设,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不断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尽主人责,干主人活,让文化为经营管理注入灵魂,形成共同的意志和行为。

第四、质量文化。质量是组织(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质量文化是组织(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组织(企业)质量策划、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理念和质量过程控制的总和。通过质量文化建设,要确保质量第一理念的确立,并自觉体现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的制度和落实上。

第五、服务文化。服务文化是以服务宗旨为核心内容的服务理念、服务方针、服务目标、服务组织、服务流程、服务准则等。通过服务文化建设,要以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提升社会认同感为目标,更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技能,规范服务行为,改善服务设施,打造服务品牌,体现服务特色,展示服务艺术,不断强化和扩大组织(企业)服务文化的感染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第六、品牌文化。狭义的品牌是个技术层面的概念,广义的品牌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品牌管理是对组织(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一切利益关系、情感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管理。品牌文化是组织(企业)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通过品牌文化建设,要帮助组织(企业)的主要领导以及广大员工自觉地打造品牌,爱护品牌,推广品牌。

第七、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指组织(企业)以和谐思想为核心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道德观念的总和。通过和谐文化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谐文化管理体系,促进人与人、人与企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第八、廉洁文化。廉洁文化是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概括。廉洁文化具有丰富内涵,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通过廉洁文化建设,要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利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和手段不断加强廉洁思想教育,形成思廉、保廉、促廉的文化氛围。

第九、执行文化。执行文化要求组织(企业)每个成员尤其是各级管理者围绕组织(企业)共同愿景、岗位职责,不折不挠、高效快捷地完成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通过执行文化建设,切实促进组织(企业)执行力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增强组织(企业)的执行能力。

第十、绿色文化。绿色文化是指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进,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它包括持续农业、林业和一切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绿色产业、生态工程、绿色企业,也包括有绿色象征意义的生态意识、生态哲学、环境美学、生态艺术、生态旅游以及绿色运动等诸多方面。建设绿色文化既是组织(企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又是民族的追求、人类的追求、世界的追求。通过绿色文化建设,要增强绿色意识,营造绿色文明,开拓绿色经营,实现绿色发展,为建设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第十一、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指尊重个性、张扬特长、激励探索、提倡冒尖、鼓励合作、宽容失败。自主创新是组织(企业)进步的灵魂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才能取得突破,赢得领先,获得尊严。通过创新文化建设,要树立创新理念,激发创新精神,营造创新环境,推广创新先进,努力建设创新型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4、建好特色行业文化

第一、加强集团文化建设。集团文化具有战略性、主导性、整合性和包容性,给各成员单位文化建设提供指导规范和发展空间。要着眼战略、把握本质、遵循规律、彰显个性,实现集团文化本质的统一和所属企业文化的个性发展。

第二、加强行业文化建设。行业文化是以本行业历史文化为基础,以未来发展战略为依据,以解决行业最现实问题为导向的共性文化。要规范企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不断增强行业公信力,凝聚力,竞争力,更有力地参与国际竞争。

第三、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小企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优化经济结构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通过中小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基础管理水平、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四、突出重点,坚持用组织(企业)文化服务员工、提高员工

1、尊重员工的文化权利

文化权利是员工的基本权利之一。它的彰显与实现既是社会走向文明的必然过程,也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员工的文化权利和公民的文化权利一样,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二是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三是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四是文化成果受到保护的权利。尊重、保护和实现员工的文化权利既是社会文明与发展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题中之义,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在推进组织(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视员工为文化建设的主人、主体、主力军,把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放在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培养人和提高人上。

2、不断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广大员工不断提高的文化生活、文化消费、文化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改善的必然选择,只有把它作为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潜力,构建组织(企业)文化才有新起点、新追求。各级组织、广大企业在推进组织(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帮员工之所需,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多种途径,开辟多种项目,组织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教育和活动,让广大员工有学的看的做的,有说的听的唱的,有写的画的乐的,寓文于教化、感化和娱乐之中。要采取定期培训、现场观摩、案例分析等形式,帮助员工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对各层次文化消费产品的鉴赏水平,提高分辨文化产品精华与糟粕的能力。要帮助员工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消费,引导并鼓励合理的文化消费。

3、充分发挥员工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一、人人热爱。通过宣传舆论,帮助广大员工认识到文化与组织(企业)紧密相连,文化与员工息息相关,引导员工对组织(企业)文化产生兴趣、情趣和乐趣。

第二、人人参与。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帮助员工对组织(企业)文化增添新鲜感、时代感和责任感,强化“企业兴衰,人人有责;企业文化,人人负责”的意识,从而自愿地投入到文化建设中来。

第三、人人作为。通过开展“我为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献一计、进一言、做一事活动”,激励广大员工一言一行展示组织(企业)文化,一举一动有利组织(企业)进步,一点一滴为组织(企业)增砖添瓦,建功立业。

第四、人人讲评。通过研讨会、座谈会、表彰会,发动员工畅谈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收获打算、合理化建议等,进一步增强文化建设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第五、人人受益。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让员工实现自身文化权益,共享组织(企业)文化建设成果。

4、促进员工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根本检验尺度。加强文化建设,既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含,重要途径,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重要保障。推进组织(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实现员工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一切为了员工,一切依靠员工,一切服务员工,千方百计帮助员工改变个人的生理与心理结构,提升主体能力,优化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活动方式。要积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要主动帮助员工在文化建设中自我教育、自我养成、自我提升,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智能、有品位的好员工。要清醒地看到员工的全面发展与组织(企业)的全面进步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过程。因此,要把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与通过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将组织(企业)的和谐发展推向更高层次,努力实现二者的互动共进。

五、搭建平台,积极营造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1、加大经费保障

加大经费保障是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平台建设情况和考量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内容。要经过集体讨论,将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经费列入年度预算。要确保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的投入,确保日常文化工作费用的列支。

2、用好社会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

本着“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精神,运用社会公益性文化、体育场馆、文化景点、教育基地等,就地就近组织员工开展文化教育和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激发员工参加文化活动的情趣,陶冶员工情操,提高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影响力。

3、借助高新技术

抓紧学习并大胆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积极建造组织(企业)的文化传播体系,改善文化传播的设施、途径、方式和方法,切实增强组织(企业)文化传播力和文化感染力。

4、管好用好文化阵地和文化场馆

有条件的组织(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要继续抓好文化阵地建设,不断提高文化活动质量。要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净化和规范文化市场。要加强企业文化宫、俱乐部、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功能齐全、实用性强的员工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增强员工文化活动的亲和力、凝聚力。

六、创新举措,不断提高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1、主动借势造势

借势造势是推进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借势就是借中国改革开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气势,党和国家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利形势;造势就是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形成加快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第一、借助文化政策。学好党和国家的文化政策,弄清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原则;用好文化政策,促进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落实文化政策,保护、实现和发展好广大员工的文化权益。

第二、借助文化市场。组织骨干研究、引导员工参与并用好演出市场、娱乐市场、音像市场、网络文化市场、电影市场和艺术品市场,不断满足员工的文化需求,提高文化生活质量。

第三、借助文化资源。用全新的观念认真审视和开发利用包括历史资源、民俗资源、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在内的文化资源,努力提高员工的文化能力。

第四、借助文化现象。冷静观察、区别对待社会上发生的各种文化现象,积极支持健康向上的文化现象,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之风,切实提高员工的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

第五、借助文化产品。充分认识文化产品的意义和作用,精神文化产品虽然不能满足人们温饱和衣食住行的需求,但是,它们能够深刻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绪和行为。例如党和国家建国以来倡导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汶川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不仅影响了广大组织(企业),而且教育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因此,要引导员工正确看待文化产品,有目的、有步骤地选好、用好文化产品,并且注意提高员工运用、享受文化精神产品的素养和能力。

第六、借助国内外的重大事件、重要节日和重要活动。例如国际奥运会、世博会等的文化影响力,又如中国春节、国庆节等的文化感染力,再如党的十七大,国家“两会”的文化号召力等等,只要与组织(企业)文化建设联得快,联得紧,就能借外因促内因,变外力为推力,进而形成声势,造出气势,把组织(企业)文化建设推向深入。

2、精心设计规划

精心设计、制定规划是推进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构想和实施方案,也是文化建设的指南针和路线图。设计和规划的精心程度,直接关系到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进度、力度、厚度和深度。主要领导要亲自动手,组织专门班子下大功夫,花大气力把文化建设的蓝图设计好,把规划制定好。

第一、要精心调研。广泛征求员工意见,收集详细资料,取得可靠数据。

第二、要精心研讨。注意吸收超前见识、前沿成果和杰出智慧,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三、要精心提炼。在把组织(企业)文化建设放到党和国家大局中把握时,要充分考虑四个要素,即党和国家要求文化建设抓什么,组织(企业)希望文化建设干什么,员工群众期待文化建设办什么,组织(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做什么。只有把四个要素综合协调起来考虑,才能拿出切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规划来。

第四、要精心制定。注意强调目标、任务和要求,突出重点、关键和举措,使其富有前瞻性、科学性、导向性、规范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五、要精心颁布实施。既要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逐步入耳入脑,又要通过制定年度计划、分段安排、分级负责、分类指导,保障组织(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贯彻实施,进而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规划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3、鼎立构建理念

理念是组织(企业)的灵魂和生命线,是推进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构建理念要以自身的历史文化为基础,以组织(企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为导向,以组织(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为依据,通过揭示问题,研讨问题,达成共识,增强对组织(企业)发展模式、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方式的认同。构建组织(企业)文化理念要抓好九个环节:

第一、依靠并发动广大员工设计提出理念。

第二、在优选员工提出理念的基础上加进组织(企业)主管  希望的价值观。

第三、广泛征求员工意见,让员工深入参与。

第四、听取专家意见,凝练升华文化理念。

第五、印制成册,大张旗鼓地推展文化理念。

第六、深入贯彻落实,在施行中充实完善。

第七、让文化理念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第八、通过落实文化理念,赢得顾客和用户的认同。

第九、不断完善,物化到每一个经营管理细节,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行为上。

4、积极推广先进

培养、总结、宣传先进典型是推进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步骤。在开展组织(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重视这个抓手,取得这个话语权。先进典型既包括先进单位、先进集体、也包括先进个人,既包含先进事迹,也包括先进经验。先进文化典型是方向,它体现了党和国家先进文化的要求,昭示着建设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先进文化是旗帜,它反映了员工的根本利益、愿望和要求,是精神力量、道德力量、心理动力的综合提升,形成了组织(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先进典型是动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推进组织(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热情培养,主动帮助先进文化典型;要及时总结、大力推广先进文化典型;要从严要求,不断完善先进文化典型;要倍加爱护,与时俱进提升先进文化典型。中国组织文化测评基地总结推出的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有效地发挥了先进文化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5、夯实基层基础

夯实基层和基础是推进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着重点。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犹如盖大楼,打好基础、夯实根基尤其重要。“万丈高楼平地起,平地下面靠地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推进组织(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把夯实基层和基础作为第一要务。

第一、用真诚的心对待基层。在落实“三贴近”的基础上,做到心系基层,情系基层。

第二、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基层。实践出真知、群众是英雄,只有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基层,就会感到基层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

第三、用灵敏的耳朵倾听基层。通过听真话,听不同意见,听群众的呼声与疾苦,听出员工真正需要的文化。

第四、用勤快的双腿深入基层。通过身入与心入,带着任务去和长期联系,寻找和总结出本土文化的特色和特点。

第五、用勤劳的双手帮助基层。要脚踏实地帮助基层克服困难、创建文化,让组织(企业)文化下基层,进班组,上岗位,到家庭,入人心。

第六、用智慧的头脑提升基层。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把基层文化建设事迹和经验提炼出来,推广出去,实现协调、平衡、持续地发展。

6、引用外脑外力

引用外脑外力是推进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望远镜和助推器。一些组织和企业由于条件、环境和时空的局限,文化建设的力量往往不够,因此,把外脑外力作为一种资源、向导和推手,定期不定期地借助和引用,有利于组织(企业)文化建设扩大视野,上升境界,攻克难点,走出困惑,提高质量和水平,增强品位和效应。在引用外脑外力时,要看其是否合法合规,依法办事,执文为民。要看其是否拥有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既有理论研究成果、又有指导实践成效的人才。要看其是否真心服务,能否解决实践问题,作出实际业绩,尤其要看事后的跟踪服务,是否受到基层和员工的欢迎。

7、扩大文化交流

开展文化交流是推进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添加剂和催化剂。文化交流是文化固有的属性,不同文化的交流促进着社会的发展。要认清扩大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尤其要增强对外文化交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积极开展组织(企业)单位内部的文化交流,上下文化交流,横向文化交流和行业文化交流,走出去,请进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分享经验,共同提高。要树立“把握方向、服务大局,以我为主、择精取优,扩大影响、促进友谊,中国元素、国际表达”的新理念,充分掌握受众的思维方式、特点、接受习惯、语言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交流和传播方式,不断提高包括组织(企业)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实效性。要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地扩大对外文化交流,通过坚持两条腿走路,寻找共同精神价值,推出“感性形象”,提倡“和而不同”,拓展传播渠道,培育外向型文化单位等,不断发展组织(企业)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家的综合实力作出积极贡献。

8、善用多种载体

善用载体是推进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融入落实的保证。

第一、以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为载体。要将文化建设融入并寓于企业生产经营和各项管理活动之中,通过组织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引导员工遵纪守法,敬业奉献,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和谐的企业氛围。

第二、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文体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单位,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开展知识普及,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活动,增强员工的科技本领和归属感;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业余文体活动,陶冶员工情操,提高员工文化素质。

第三、以品牌为载体。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是企业文化的标志。企业未来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更是品牌所代表的文化竞争。更通过产品、品牌将企业文化传播到消费者和全社会,努力将企业文化效应转化为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

第四、以企业文化资源为载体。要编写好厂史、厂志、大事记,抓好厂史教育,帮助员工尤其是新员工了解历史,传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第五、以平面媒体和网络为载体。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组织(企业)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积极拓宽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渠道,扩大组织(企业)文化的有效覆盖面,增强组织(企业)文化影响力。

9、加强文化测评

加强文化测评是推进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检修所、加油站。当前,不少组织和企业感到文化建设深不下去,不知从何切入。对此,最奏效的办法就是开展文化测评。通过文化测评,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再接再厉,振奋士气;通过文化测评,点拨亮点,找出特色,推出品牌,明确方向;通过文化测评,理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有针对性地补齐补强,协调推进;通过文化测评,推荐先进,树立典型,表彰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一步提高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通过文化测评,加强文化认同,取得文化共识,进一步发动和引导员工把组织(企业)文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二零零九年六月,中国组织文化测评基地颁布的《中国组织文化管理体系测评标准1.0》,是经过有理论专长和有实践经验专家讨论通过的,由上级认定的全国惟一的文化测评标准。各级组织、广大企业依据此标准,在自查自测基础上,经专家测评、评审,可以命各表彰“中国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和“中国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突出贡献人物”等,进一步增强文化影响力,提高组织(企业)知名度。

10、坚持文化积累

坚持文化积累是促进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转折点和提升点。文化积累是指对旧文化的保存和新文化增长的连绵不断的发展过程。组织(企业)文化不是某一时刻一下产生的,而是组织(企业)在长期发展实践中连续传播、不断积累的产物。组织(企业)文化的正向积累是健康的优良传统的文化自我完善的过程,反方向积累是病态文化不断恶化、衰亡的过程,必须坚持组织(企业)文化的正向积累。要探索文化积累的方式,组织(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合理吸纳与改造外来文化,从而完全融合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要在积累中发展,在积累中突破,把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经历,总结成经验,把经验提升为经典,进而厚积薄发,有新作为。

11、注重文化创新

注重文化创新是推进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内在动力,更是一个组织(企业)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特征。要把文化创新作为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突破点,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组织(企业)的文化发展和繁荣,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要在文化创新中抓好结合点,一方面把坚持文化传统与体现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注意在继承组织(企业)文化传统中注入时代精神;另一方面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结合起来,博采众长,学习吸收优秀文化成果、取长补短,推出融汇各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要特别推崇文化创意和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指的是通过创新思维形成的金点子、好主意。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当今社会,组织(企业)文化建设应当特别关注文化创意和文化创意产业,力争实现新突破,开拓新领域,创建新业绩。

七、加强领导,努力开创组织(企业)文化建设新局面

1、建立主要负责人是文化建设第一责任人的制度

在组织(企业)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同等重要,主要负责人既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负首要责任,也是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负第一责任。主要负责人应把文化建设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目标、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宣传、引导、团结班子成员,不断增强文化内涵、文化气度、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要带头增强意识,高度重视;带头思考,提炼理念;带头设计、统筹推进;带头落实,率先垂范;带头督促,总结提高;带头追求,创优争先。

2、建立齐抓共建、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组织(企业)文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建立系统推进,协调运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国有大中型企业各级党组织要承担文化建设组织领导、规划协调、指导督促的责任。要在企业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推进领导小组架构下,建立组织(企业)文化建设协调会机制,成立专门工作机构,配备得力工作人员,形成党委牵头,行政主抓,工会、共青团积极配合,宣传、人事教育部门、文化文艺等相关单位和团体主动工作的格局。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责任到人,并从各自的工作角度,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协调推进。

3、建设一支宏大的文化骨干队伍

第一、要充分认识骨干的作用。骨干、骨干,主心骨、带头干。文化骨干是文化建设的策划者、组织者、推进者和督促检查者。组织(企业)文化骨干的多少和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执行力、战斗力、创造力和成功率。骨干精,则文化兴;骨干强,则文化建设旺。

第二、要放眼选拔各种类型的文化骨干。既要选拔才艺型的,即有一项或多项专长的骨干;又要选拔教练型的,即不仅自己精通某项专长,而且能示范、能指导、能说出门道令人信服的骨干;还要选拔研究型的,即具备较高文化知识、钻研理论、勇于创新、撰写论文、指导实践的骨干;也要选拔保障型的,即顾全大局、埋头苦干、耐心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骨干;更要选拔组织型的,即有资历、有威望、善于宣传发动、指挥调动、适宜担任领队和组织工作的骨干。

第三、要大力提升骨干能力。要采取在职学习,脱产培训,实践锻炼,岗位成才,送出去培养等多种形式,培养一大批高中级组织(企业)文化建设人才。要不断提高文化骨干的学习提升能力、设计策划能力、宣传说服能力,组织推动能力和检测评估能力。

第四、要放手使用和历练骨干。要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从国外引进中来,到国内建设中去;从总结反思中来,到良性循环中去;从创新中来,到再创新中去;把文化骨干锤炼成关键时刻顶得上去,帮得上忙,管得上用的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型人才。

第五、要真情关怀、热情支持文化骨干的工作和创作活动。要及时解决好文化骨干的工作待遇,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实际问题,切实保护、不断激发他们的热情、智慧和创造力。

4、大力倡导和鼓励文化自觉、文化自强

文化自觉,主要指组织(企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组织(企业)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各级组织、广大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大力进行文化自觉的养成和锤炼。要把文化自觉作为目标、责任和境界,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自觉投身”、“自觉响应”、“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要求,自觉坚定地搞好组织(企业)文化建设。要特别注重领导和员工个人的文化自觉,将其体现在对民族文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深切关怀和科学把握之中,体现在对自身文化品位、文化价值的追求实践之中,体现在对社会文化建设、文化发展的关切和贡献之中。文化自强就是走自己文化发展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要大力提升组织(企业)文化的自觉、自强意识,在切实增强组织(企业)文化转型能力、提升能力和与外来文化相处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塑造组织(企业)文化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大气谦和的新形象,为组织(企业)文化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全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贡献。